有60余人,都曾在“死神”手中走過一遭,而把他們拉回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就是常年駐守在海拔超過1500米的泰山之巔,華東駐勤海拔最高的消防中隊——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泰安支隊泰山中隊。近日,記者走進這支消防中隊,傾聽他們的熱血青春。
A
生命速遞
消防車完全用不上
救險只能靠手腳
這是一支沒有消防車的消防隊。
在五岳之首的泰山,有句這樣的順口溜,“夏秋兩季水簾洞,春冬天然一冰窟。屋外下雨屋內(nèi)漏,屋外不下屋內(nèi)流”。這支18人的消防隊,生活、工作環(huán)境都非常惡劣。
泰山每年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高峰期每天有五六萬人上山,游客摔傷遇險、突發(fā)疾病等情況不可避免。
泰山盤道、陡峭的懸崖、蜿蜒的山路,使得應(yīng)急救援的消防車派不上用場,防火滅火只能靠徒步行進,搶險救援必須靠手抬肩扛。
爬山咋練就絕活?中隊官兵把訓練場都安在了以陡、險著稱的“天梯”十八盤上。“我們每周要負重往返跑三次,一年下來每個戰(zhàn)士都要跑近52萬級臺階、520多公里山路,光膠鞋就穿破好幾雙。”
雨夾雪的十八盤上
彎腰舉臂抬傷員
中隊成立14年,救助遇險游客770多人,挽救了60多條生命。對于中隊長孫紅友來說,回想起一次“生死速遞”,仍然心有余悸。
“有一年的大年夜,當時后半夜下了一場雨夾雪,接著降了溫,整個泰山變成一座琉璃山,盤道陡滑。凌晨兩點,一名51歲的河北游客在十八盤摔傷。”孫紅友說,他立即帶上7名戰(zhàn)士沖出了營房,趕到現(xiàn)場后,傷者的臉血肉模糊,他們意識到,需要立即轉(zhuǎn)送醫(yī)院救治。
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抬下山,這需要大半天的時間,而且路上免不了摔跤,可能給傷員造成二次傷害。最好的辦法是爬上“天梯”十八盤,乘纜車下山,但素以陡、險著稱的十八盤,有1630級臺階,最陡處仰角達70多度,有的臺階窄得連一只腳掌都放不下。加上剛剛下雪結(jié)冰,一步之差就可能是死亡禁區(qū)。
走上了十八盤,為了保持擔架平衡,后面的消防隊員要把雙臂舉起,而前面的卻要彎著腰行走,這讓大家體力消耗極大。大家將布帶纏在鞋上防滑,一步一挪,從出事地點到索道站不到200米的路程,他們走了整整20分鐘,直到安全抵達索道站,傷者被順利送往山下的醫(yī)院。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