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博物館內(nèi)體驗火場逃生(組圖)
|
|
|
|
來源:
東方早報(上海)
作者:
佚名
時間:
2010/8/9 10:29:00
|
學生在虛擬火場中逃生
學生們在消防員的指導下實踐CPR(心肺復蘇術(shù))
通訊員周美良
早報記者龍毅實習生張一騰
今年6月1日,《社會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規(guī)定》正式施行,《規(guī)定》中明確了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消防安全知識納入教學內(nèi)容,,并組織學生到當?shù)叵勒緟⒂^體驗,,每學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
昨天,普陀區(qū)甘泉外國語中學的孩子們便體驗了一次與眾不同的“火場逃生”,42名外籍學生借助專業(yè)設(shè)備,進行了一場虛擬火場逃生體驗,,并在消防員的指導下,現(xiàn)場實踐了心肺復蘇等應急救援技能,,學習了一套內(nèi)容豐富的“防災秘籍”,。
少兒渴望互動消防教育
消防部門表示,少年兒童已經(jīng)成為火災事故中最為弱勢的受害人群之一,,市消防局曾進行過一次全市范圍的隨機抽樣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們參觀消防站進行演習、觀看消防專題片等直接互動的比例很低,,都低于10%,;而這兩項互動方式,卻是少年學生最渴望參加的消防教育方式,。
“在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化都市,,是可以接受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消防教育的,�,!敝鞴芟啦┪镳^的消防局宣傳處副處長莊驥介紹,在自然災害多發(fā)的日本,,幾乎每個城市都設(shè)有防災館,,定期對城市內(nèi)的青少年進行防災教育。
學生慌不擇路沖進電梯
甘泉外國語中學是上海唯一一所以日語為第一外語進行教學的公辦中學,,昨天到消防博物館參觀的42名中學生中,,日籍35人,美籍3人,,韓籍4人,。
在模擬火場培訓中,,學生們頭戴裝有定位裝置的頭盔,電腦將記錄下他們在“火場”中的每一個操作,,最后打印出一份成績單,。在初中組的體驗中,學生剛進入“虛擬火場”就被煙霧,、爆鳴震撼了,。
“以前是老師教我們怎么在火場逃生,但是到了虛擬火場,,四周都是電腦模擬的熊熊大火,,連安全出口都找不到�,!比毡炯畬W生齋藤泰慧說,,看到火場里揚起的濃煙,就驚慌失措,,一群初中生蜂擁進電梯,。“電梯安全嗎,?”在消防員的提醒下,,學生們才看到閃著綠色出口標志的逃生門。
有趣的是,,在另一組高中生中,,只有一名學生闖錯了門,大部分人都選了正確的逃生方式,。原來,,高年級學生大多曾在國外進行過相關(guān)演習。
師生培訓同樣有收獲
逃生體驗過后,,學生拿到了成績單,,看著手中被頻頻扣分的體驗卡,每個人都唏噓不已,。工作人員解釋,,“在火場中,人的各項能力會因為驚恐而驟減,,所以一定要盡快撤離,。”
針對外籍學生,,消防博物館還教會他們用中文喊“著火了”,。培訓的最后一課,消防員教授了部分CPR(心肺復蘇術(shù))的知識,�,!皩ξ闯赡耆藖碚f,,火場中要以逃生為主,但是學習這些知識,,在特定條件下可能發(fā)揮大用處,。”工作人員表示,,CPR是項復雜的技術(shù),,只有多次培訓實踐才能掌握。
培訓中,,學生們逐一上前對假人進行了模擬急救,。女生奈良木千穗子在日本時就取得了急救證書,可在現(xiàn)場的CPR急救演示中,,千穗子仍顯得不夠熟練,,“在日本,學校年年組織消防演練,,但都是集體培訓,,自己動手的機會不多�,!蹦瘟寄厩胱诱f,,本次培訓內(nèi)容跟日本的差不多,但印象更深刻,。
“學校專門開設(shè)了生命教育課,,此次的消防博物館之旅,也是生命教育課的一環(huán),�,!彪S隊教師裴蓓介紹,在以往的課程中,,學校只是通過消防演習或者請消防官兵進校進行講解,,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而這次培訓不僅學生們很感興趣,,連老師也學到了不少東西,,“心肺復蘇術(shù)我以前也沒見過,這次學到一點了,�,!�
◎ 附件
消防博物館免費提供參觀培訓
消防博物館位于中山西路207號,展示面積2400平方米,,其中二樓展館為科技體驗館,讓參觀者在互動中掌握消防知識及逃生技能,。展館陳列了一系列目前國際先進,、國內(nèi)領(lǐng)先的高科技多媒體展項,,包括“動感4D虛擬火場再現(xiàn)”、“逃生體驗及臨危自救體驗空間”,、“互動虛擬火災實驗室”,、“燃燒實驗對比視頻墻”四大展項。
消防部門介紹,,消防博物館免費對市民開放,,并為學生等團體提供免費培訓,學校只需提前預約就行,。其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五9:30-11:30,、13:30-1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