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長淮的秋天很短,就像是夏冬兩個厚重季節(jié)中的一個插頁,冬天似一個搶跑者在人們還沒有盡享秋意時便不期而至。不追求時髦的人僅備一套秋裝足矣,因為無需換洗就直接換穿冬裝了。
馬文軍不是不喜歡冬季,是嫌穿上冬衣訓(xùn)練太麻煩,一開始要穿,一運動別人正覺暖和他已經(jīng)揮汗如雨,衣服必須脫下,一停下汗水就變成涼水,這可是感冒的幫兇。每每別人看他大汗淋漓,他都習(xí)慣地自嘲道“沒辦法,汗族人。”
考核那一趟五千米下來,感冒就如約而至。咳嗽、發(fā)燒、打點滴,一番折騰在所難免,卻也因禍得“福”,衛(wèi)生員李長江鞍前馬后地替他服務(wù)著不說,食堂里小黃還專門關(guān)照了病號飯,青菜雞蛋面、雪菜肉絲面、三鮮鍋、排骨飯,兩三天花樣不重復(fù),還可以不訓(xùn)練,不出操,連今天馬文軍已經(jīng)四天沒有見到日出了。
“隊長,你看我瘦了嗎?”一出門迎著光第一個就見到武剛,馬文軍瞇著眼惴惴地問。
“瘦了,你的衣服瘦了。”一旁的徐輝搶先答道。
“你的病是不是裝的,我看你的胃口一點沒減。”就連一向不愛說話的張昌虹也接上打趣地說。
“秦帥,你小子回來了,整的不孬,又立功又拿錢的,你是不是該請一回客啊?”看到“久別”的秦帥,馬文軍的注意力就轉(zhuǎn)移了。
“好啊,我請你什么呢,就到新馬泰轉(zhuǎn)轉(zhuǎn)吧。”
“太遠了,去不了。”
“不遠,就在本市,新世界商城,馬場路和太平公園。”
“你們聽聽他惡劣不?看在你為隊爭光的份上不跟你計較了,干脆你就請我撮一頓吧,病號飯我都吃膩了。”
“三句話不離吃,你還能說點別的嗎?”武剛正色說道。
“能!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你燒糊涂了吧!”徐輝伸手摸摸馬文軍的額頭。
其實,馬文軍并非是說胡話,也不是在背歌詞,而是突然想起了常媛在前不久一次輔導(dǎo)課中說的一番話:當(dāng)今時代,浮躁盛行,很多人干事都想走捷徑,是的,有的人可以隨隨便便出名,但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出名出彩與成名成家永遠是兩回事。
沉寂了數(shù)日的電鈴再次響起,這是馬文軍病愈后的第一次緊急救援出動,也是陶明放等一批即將復(fù)退老兵的最后一次出警。有報警說一名剛會走路的小孩子掉到井里了。
“隊里幾個體型瘦一些的全部隨車出動!”武剛一邊奔向車庫一邊下達調(diào)兵命令。這是他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積累,過去幾次井下救人都是瘦子的功勞。
現(xiàn)場在郊區(qū)的一個小鎮(zhèn)。分開圍觀人群,武剛帶著徐輝與肖和平率先來到近前。圍觀的人很多,但全都束手無策,一旁撂著竹竿、木棒等,看上去其他的辦法都試過了。武剛仔細(xì)一看也傻了眼,這根本不是口井,就是一根空心水泥桿插到地里當(dāng)井壁,井眼比馬文軍的大腿粗不了多少。秦帥比試了一把,不行,全隊最瘦的徐輝穿著冬裝也只能伸下去一條腿。圍觀的人更多了,大家面面相覷,最后又一齊把眼光投向了武剛一行。武剛看看群眾,又看看井,腦子里思索的輪軸在飛轉(zhuǎn),倒是有一個辦法但卻無法說出口。
時間在這會兒對現(xiàn)場的所有人來說都是生命中多余的,此時人的雙手顯得那么短小,“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也顯得那么蒼白。也就在這一刻,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絲不切實際的幻念閃過:人類要是能像孫猴子那樣可以隨意變化就好了。
“叔叔,讓我試試吧!”一聲清脆的童音雖蓋不過現(xiàn)場的吵雜卻讓武剛聽了個真真切切。武剛定睛一看,一位少年準(zhǔn)確地說就是個大男孩已站立在自己眼前。武剛一時愣住了,他毫無思想準(zhǔn)備。“給我系上繩子,實在不行就再把我拽上來。”大男孩仿佛猜出了武剛的心思,反客為主做起武剛的工作來。盡管沒有料到會有人自告奮勇,但其實這正是武剛想到?jīng)]敢說出來的最后的辦法。
“小伙子,你憷不憷?”武剛喊他小伙子,是想用這個稱呼讓少年自我感覺成熟些。
“沒啥憷的。”少年的神情比武剛想象的更成熟。
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少年脫去外套,腰間系上繩子,頭朝井底身子緊貼井壁被緩緩放下去,一尺,一米,兩米……下面突然沒了動靜。為防止意外,秦帥與馬文軍一起將少年拉了上來。
“剛才被卡了一下,再往下放一些,我快夠到了。”見少年一臉的自信與鎮(zhèn)定,武剛的心放松了一大截。
少年重返井底。大家拭目以待,空氣似乎稀薄了,很多人都在張口喘息。不一會兒,少年?Y緊了繩子,那是在發(fā)出往回拉的信號。繩子慢慢被拉出井外約五六米,成敗就像個未揭底的謎還不得而知,就在這時少年的腳出了井口,緊接著人們聽到了小孩的啼哭聲,那是落井孩子的聲音,救援宣告成功。少年只是胳膊蹭破一點皮,衛(wèi)生員李長江趕忙為他敷上一片創(chuàng)可貼。不知什么時候,幾家媒體記者也到了場,對著少年就是一通連拍帶照。
被救孩子的父親一把拉住武剛的手,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大恩不言謝,虧得你們搭救,不然我娃兒就沒命了,謝謝,謝謝你們了!”
救援過程中,武剛了解到這位大男孩名叫穆杰,年方十二。
“這小子不輕。”這是少年上來后說的第一句話,他好像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這英雄壯舉一幕的主演,更不知道此后自己會成為一名公眾人物(不久,穆杰被評為本年度長淮市優(yōu)秀少年,并被推薦參評中國驕傲年度十位杰出代表)。
回隊途中,馬文軍感慨地說:“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小子還真不孬。看來今后大隊征兵還得特招一批體型瘦小的特勤兵,否則像這樣的井下救人任務(wù)怎么完成?”
武剛說:“別說你還真是大塊頭有大智慧,高矮胖瘦各有各的優(yōu)勢,這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遴選特勤隊員時,特地高矮兼顧。像你這樣的到了特勤,開車就屈料了,你的強項應(yīng)該是負(fù)責(zé)破拆或去掌控遠程大口徑消防炮。”
還沒等馬文軍講話徐輝接上說:“但你不能去參加水上作業(yè),如果你上皮劃艇,還沒救人估計就超載了。”
“惡劣,不說話沒人當(dāng)你啞巴!”
“唉,忠言逆耳呀!”
凱旋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一路上隊員們心情都很好,而這心情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救援的成功與否。就在上月的一次滅火中,大家還因為救人未遂而深深郁悶了一回,一條步行街上好幾家服裝店被一精神病人放了火,一個今年剛剛高中畢業(yè)的大小伙子在店內(nèi)中毒窒息。小伙子的父親將他反鎖在店內(nèi),其意圖顯而易見,是讓他夜里睡在里邊看店的同時,又不能夠溜到外邊上網(wǎng)或干別的,考慮這考慮那就是沒考慮到會失火,結(jié)果這一念之差就斷送了孩子的性命。大隊到場后又是滅火又是砸鎖,又是人工呼吸最終無力回天。
悲劇總是與沒料到、不知情、太大意相鏈接。事實上,無論是支隊還是大隊,在每次的家庭防火宣傳教育中都曾反復(fù)告誡城鄉(xiāng)居民村民,不要外出時將孩子或老弱病殘者反鎖在屋內(nèi)。不知者究竟為不為過呢?從安全的角度看,這只能是自欺欺人之說,因為一旦出了事連商榷的機會都沒有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