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30,很多上海市民把電視機鎖定在了央視新聞頻道。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王沁林走進《面對面》節(jié)目,在45分鐘名為“構(gòu)筑生命的防火墻”的節(jié)目中,王沁林講述了膠州路特大火災的原因以及消防部門對于這場大火的反思。
原因
無證電焊工違規(guī)作業(yè)
上周,上海數(shù)以萬計的市民前往膠州路火災現(xiàn)場,悼念在“11·15”大火中遇難的同胞,這既是對逝者的紀念,也是公眾理性追索的開始。王沁林對于大火原因的通報,可以說是對所有關注這場大火的人進行了一次火災原因的權威解答。
電焊的火花能點燃整幢大樓嗎?答案是肯定的。王沁林表示:“兩名無資格證的電焊工違規(guī)作業(yè),在短時間內(nèi)形成了膠州路整幢樓的密集火災。”
“這次火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介紹說,“整幢大樓當時的情況比較特殊,它處在了腳手架、尼龍網(wǎng)包圍之中。”
火災的第一個原因即在于此。“腳手架、尼龍網(wǎng)是可燃的,而建筑的保溫材料也是可燃的。施工時,這些聚氨酯材料是凹凸不平的,所以要把不平整的部分削下來。腳手架上散落著很多聚氨酯泡沫的碎屑。”當電焊的火星滴落在聚氨酯泡沫上,引燃了這些可燃的材料。
王沁林表示:“建筑工地在施工過程中有嚴格的要求,必須符合消防要求。第一,施工時,周圍不能有可燃物。第二,一旦發(fā)生火災,必須有應對措施。”
他還說,當時操作的是無證電焊工,而且無證電焊工也沒有遵守使用電焊時候的相關規(guī)定。
電焊的火星能點燃聚氨酯材料嗎?“能點燃,”王沁林說,“我們做過實驗,這種材料用打火機一點,馬上就燒。”
蔓延
三種火勢蔓延途徑都具備
有人覺得,腳手架起火,最多只是把一堆東西燒完了,火也就熄滅了。但事實情況并非如此。
王沁林介紹說,火勢蔓延一般有三種途徑,延燒、熱對流和熱輻射,而在膠州路大火中,不幸的是三種途徑都具備了。
延燒就是引燃了燃燒物附近的可燃物。熱對流是指火災中高溫氣體,通過冷熱空氣對流,通過窗戶進入房間內(nèi),遇見可燃物,就會將它引燃。熱輻射,是指已經(jīng)起火的物體,又引燃了一定距離內(nèi)的可燃物。比如在250℃的情況下,玻璃就會脹裂,而火災時的溫度甚至可以達到1100℃,一旦玻璃爆裂,火苗就會從窗口竄入,引燃窗簾、沙發(fā)、書籍、家具……
王沁林說:“不幸的是,一切因素在這次火災中都具備了。”
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膠州路大火的火勢蔓延得非常迅速。王沁林還拿出兩張拍攝時間相差3分鐘的照片,相比前者,后一張的火勢蔓延之快,令人咋舌。他透露了這樣一個數(shù)字:“短短6分鐘,大火就從十樓一直擴展到了最高的二十八樓,整幢大樓都處在了熊熊烈火之中。”
難題
舉高車再高高不過建筑物
在膠州路大火中,上海消防部門投入了40多個消防中隊,122輛消防車和1300多名消防官兵,但是膠州路大火的整個撲救過程還是超過了4個小時。
“一般的高樓大火,只是某一層某一家起火,而膠州路大火的情況非常特別,從整個樓的外立面往里灌,給消防隊員撲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王沁林坦承,高樓消防確實是世界性的難題:“國內(nèi)最高的建筑已經(jīng)超過了600米,就是廣州電視塔。即便是居民樓,有些高度也已經(jīng)超過了100米。世界上最高的舉高車只有101米,就在國內(nèi)。但是舉高車再高,也高不過建筑物。所以高樓滅火,主要還是靠內(nèi)部消防設施。”
他還提到,膠州路大火現(xiàn)場,東南兩側(cè)沒有消防登高面。這是一個不小于“15米×12米”的空間,按照消防規(guī)定是必須留出來的。但是,失火現(xiàn)場道路非常狹窄,大樓又被腳手架包圍,這讓滅火工作進行得非常困難。
包括11月5日的吉林商廈大火也是如此,當時失火現(xiàn)場周圍被一些石墩子包圍,費了很大的力氣,消防車才開進去。王沁林說:“我們在最近的安全大檢查中也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也都要求拆除。按規(guī)定這些阻礙物是不能設置的,必須保持消防設施的暢通。但遺憾的是,很多人為了一個小區(qū)域的利益,不顧消防法規(guī)的要求。”
遺憾
在二樓屋內(nèi)有人被燒死
“在膠州路大火中,有遇難者死在了二樓的屋內(nèi),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遺憾,”王沁林說到這里也嘆了口氣,“所以以后我們還要加大消防安全宣傳力度,包括學校、居民小區(qū),每年搞一次消防疏散演習,每年走這么一次,遇到緊急情況,大家就知道怎么辦了。”
在膠州路大火中,很多人因為嫌施工太吵,緊閉著窗戶,最終導致不幸遇難。王沁林也提到,遇到這樣的情況,物業(yè)保安等也可以用喇叭等提醒居民,“一定要抓住第一時間,趕緊離開現(xiàn)場。逃生的關鍵就是‘逃’啊!”
在此次大火中,雖然上海消防部門出動了消防直升機,但在高層救災中,因為氣流和能見度,直升機往往不能發(fā)揮決定性的影響。王沁林坦率地提到了不少消防部門遇到的實際困難。
“比如消防員的人數(shù),美國是我們的20倍,俄羅斯也是我們的10倍。”換算成人口比例,這樣的數(shù)據(jù)對比可能更加懸殊。中國的消防員比例是萬分之二點幾,而有些國家則是萬分之四十甚至八十。
責任
把壓力變動力保障安全
“‘11·15’這種類型的大火,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所以在火災后,我們也在不斷反思,并且借鑒其他國家的經(jīng)驗。無論從兵力調(diào)集、裝備配置、戰(zhàn)術實施,甚至包括破拆,破拆一個防盜門要十幾分鐘,有沒有更快的辦法,我們都在對種種新情況進行研究。”王沁林表示。
節(jié)目中,《面對面》主持人柴靜對王沁林說:“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報道,你要求在2010年的最后4個月中,確保沒有大型亡人火災。”他對此表示:“發(fā)生這樣的大火,我的心情也很沉痛,但唯有把壓力變成動力。也許這樣的話有點蒼白,但我真實的心情就是很難過。我看到很多上海市民自發(fā)去吊唁,其實這也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祈福。對于我們做這項工作的人,應該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覺悟,花更大的力氣,懷著更大的責任心,用使命感做好自己的工作。”
關注可燃建筑保溫材料
禁用可燃材料有望寫入法律
“在火災調(diào)查組公布的五大問題中,包括了事故現(xiàn)場使用了易燃材料(尼龍網(wǎng)、聚氨酯泡沫),”王沁林認為,“即便沒有聚氨酯泡沫,防護網(wǎng)被點燃了,只要有可燃物和氧氣,火勢就會蔓延,但是,如果沒有聚氨酯泡沫,燃燒速度不會這么快。”
除了很強的助燃能力,王沁林還提到了聚氨酯材料的另一大隱患具有較強的毒性:“聚氨酯泡沫燃燒以后,會釋放一氧化碳、氰化氫等劇毒物質(zhì)。尤其是后者,它的毒性比一氧化碳還要大20倍。很多遇難者,其實是被煙氣暈死,或者薰暈后被燒死的。”
他再次強調(diào):“燃燒產(chǎn)物中有一氧化碳和氰化物,雖然很難判定哪一種是遇難者致死的直接原因,但聚氨酯燃燒產(chǎn)生的氰化物毒性肯定大于一氧化碳。”
王沁林表示:“對于聚氨酯等可燃性的建筑保溫材料,消防部門及時地制定了規(guī)定,不允許使用這種材料。雖然,有些地方?jīng)]有嚴格執(zhí)行這項規(guī)定,但是經(jīng)過努力,這樣的情況正在減少。規(guī)定并不是沒有作用,文件出臺后,這幾年此類火災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下降趨勢。”
“禁止使用可燃材料是強制規(guī)定,但還沒有成為國家法律,”王沁林透露,“所以我們現(xiàn)在準備將規(guī)定的內(nèi)容上升到法律層面上。”